寡頭政體的建國觀念認為,人們要是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應該在任何方面都不平等,富人就應該在財產方面占絶對優勢。從這些觀念出發,平民便以他們應有的平等地位為依據,要求分享一切權利;而寡頭們則要求在一切方面都必須踰越於他人,於是這兩個派別在同一城邦內,倘若所賦予的政治權利不符合自己的願望時,就各自起來煽動變革。另外,一切政體都可能由於外來勢力的破壞,或被傾覆或引起變革。這就是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一般原因。
亞里士多德還列舉了歷史上大量事實,詳盡地分析了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具體原因。維持各種政體的方法和途徑,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禁絶一切違法行為,一切政體都應訂立法制並安排它的經濟體系,執政者不能假借公職,謀求私利;任何政體都應求得大多數公民的擁護,才能穩定,各種政體的措施不能趨于極端,不要忘記「中庸之道」,應保持各勢力的平衡;按照各政體的精神教育人民,使他們的生活符合本政體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亞里士多德擬定了理想城邦的輪廓和教育宗旨及方法。他對於理想城邦的人口、疆域、位置、民族稟性、社會結構,直到邦內中心城市的規劃都提出了具體方案。對於城邦的教育,諸如對公民、青年、兒童教育的宗旨、原則、課程和方法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5《物理學》《物理學》全書共8卷66章,是論述自然及其運動的學說。書中也探討了許多重要的哲學範疇。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對於「自然」作了兩種解釋。他指出,事物自身內部,都有一種它之所以運動和靜止的根源,這種根源就是自然,因此「自然乃是以它為基本屬性的東西之所以被推動或處于靜止的一個根源或原因。正是藉著它,而不是藉著一個附隨的屬性,該物才有運動和靜止」。《物理學》這是第一種解釋。
自然是本身具有一個運動的根源的東西的形狀或形式,即自然是一種形式的東西。這是第二種解釋。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論證了事物存在和變化的原因。他首先闡明了考察事物原因的重要意義,指出要想瞭解事物是什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原因。接着他分析了原因的四種涵義:1為一件東西所從出、並且又繼續存在着的東西;2形式或原型,亦即表述出本質的定義,以及它的「種」;3變化或停止的最初源泉;4在目的這個意義之下的原因,或一件事之所以被產生的「緣由」,例如健康乃是散步的原因。在他看來,後三種原因常常合而為一:因為那個「是什麼」和「所追求的那個東西」乃是同一個東西,而運動的最初的源泉與這些東西也是同類的。
接着他闡述了關於事物產生的必然性和目的性的關係問題。他對於必然性作了專門論述,並在強調事物發展的必然性的同時,也看到了在必然性中會出現偶然性的問題。但是他又認為事物必然性受事物的目的所支配。有智力的人的活動是為了一定的目的,人工技藝產品是為了一個目的,自然也是如此。
他進一步分析說,事物的目的產生於自然本身,因為自然就意味着兩個東西:質料和形式,而後者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這就是說事物為什麼是這個樣子,而不是那個樣子,是它未形成之前就預先安排好的。這是錯誤的目的論。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詳細地考察了事物的運動及其形式。他指出,只有認識運動的意義,才能瞭解自然的意義。運動不是存在於事物之外,而是存在於事物之中。運動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在實體方面,是實有和缺乏;在性質方面,是白和黑;在數量方面,是完全和不完全;在位移方面,是向上或向下。
他還從潛能和現實的關係上給運動下定義:潛在的東西的實現或完成就是運動。他把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所謂直線運動就是上下左右的運動,它是有限的,而圓周運動是無限的,屬於天體運動。
關於時間與空間問題,亞里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也進行詳盡的討論。他用時間的永恆性來論證運動的無限性。在空間問題上他反對德謨克利特關於虛空的學說,他從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批駁芝諾否認運動的四種證明。
6《詩學》《詩學》全書共26章,是亞里士多德的一部重要的美學著作。
寫作這部著作的目的是探討詩的種類、每一類的特定效果和它的組成部分。詩可分為史詩、悲劇、喜劇、頌神詩、樂曲等,可見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詩是泛指藝術及各種形式。對這些他用「表象」來說明。表象是一種創造活動,不只在機械式的重現一幅原件,只儘可能忠實的重現,而且「重現」是指模仿。
他認為,表象是人類自孩提以來就有的自然本能。人類一開始就比其他動物擁有更強的模仿能力。詩人及藝術家不但能表現外在事物的樣子,而且能表現事物之可能的樣子。模仿的手段、模仿對象和方式不同,又使它們相互區別開來。
由於亞里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着重探討了模仿這一藝術的共同特徵,因而模仿成了貫穿全書的基本思想和內容。
亞里士多德還列舉了歷史上大量事實,詳盡地分析了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具體原因。維持各種政體的方法和途徑,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禁絶一切違法行為,一切政體都應訂立法制並安排它的經濟體系,執政者不能假借公職,謀求私利;任何政體都應求得大多數公民的擁護,才能穩定,各種政體的措施不能趨于極端,不要忘記「中庸之道」,應保持各勢力的平衡;按照各政體的精神教育人民,使他們的生活符合本政體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亞里士多德擬定了理想城邦的輪廓和教育宗旨及方法。他對於理想城邦的人口、疆域、位置、民族稟性、社會結構,直到邦內中心城市的規劃都提出了具體方案。對於城邦的教育,諸如對公民、青年、兒童教育的宗旨、原則、課程和方法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5《物理學》《物理學》全書共8卷66章,是論述自然及其運動的學說。書中也探討了許多重要的哲學範疇。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對於「自然」作了兩種解釋。他指出,事物自身內部,都有一種它之所以運動和靜止的根源,這種根源就是自然,因此「自然乃是以它為基本屬性的東西之所以被推動或處于靜止的一個根源或原因。正是藉著它,而不是藉著一個附隨的屬性,該物才有運動和靜止」。《物理學》這是第一種解釋。
自然是本身具有一個運動的根源的東西的形狀或形式,即自然是一種形式的東西。這是第二種解釋。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論證了事物存在和變化的原因。他首先闡明了考察事物原因的重要意義,指出要想瞭解事物是什麼,就必須認識事物的原因。接着他分析了原因的四種涵義:1為一件東西所從出、並且又繼續存在着的東西;2形式或原型,亦即表述出本質的定義,以及它的「種」;3變化或停止的最初源泉;4在目的這個意義之下的原因,或一件事之所以被產生的「緣由」,例如健康乃是散步的原因。在他看來,後三種原因常常合而為一:因為那個「是什麼」和「所追求的那個東西」乃是同一個東西,而運動的最初的源泉與這些東西也是同類的。
在這部著作中,亞里士多德詳細地考察了事物的運動及其形式。他指出,只有認識運動的意義,才能瞭解自然的意義。運動不是存在於事物之外,而是存在於事物之中。運動表現有以下幾種形式:在實體方面,是實有和缺乏;在性質方面,是白和黑;在數量方面,是完全和不完全;在位移方面,是向上或向下。
他還從潛能和現實的關係上給運動下定義:潛在的東西的實現或完成就是運動。他把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圓周運動。所謂直線運動就是上下左右的運動,它是有限的,而圓周運動是無限的,屬於天體運動。
關於時間與空間問題,亞里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也進行詳盡的討論。他用時間的永恆性來論證運動的無限性。在空間問題上他反對德謨克利特關於虛空的學說,他從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批駁芝諾否認運動的四種證明。
6《詩學》《詩學》全書共26章,是亞里士多德的一部重要的美學著作。
寫作這部著作的目的是探討詩的種類、每一類的特定效果和它的組成部分。詩可分為史詩、悲劇、喜劇、頌神詩、樂曲等,可見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詩是泛指藝術及各種形式。對這些他用「表象」來說明。表象是一種創造活動,不只在機械式的重現一幅原件,只儘可能忠實的重現,而且「重現」是指模仿。
他認為,表象是人類自孩提以來就有的自然本能。人類一開始就比其他動物擁有更強的模仿能力。詩人及藝術家不但能表現外在事物的樣子,而且能表現事物之可能的樣子。模仿的手段、模仿對象和方式不同,又使它們相互區別開來。
由於亞里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着重探討了模仿這一藝術的共同特徵,因而模仿成了貫穿全書的基本思想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