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聯姻,如果品行純正,年貌相當,門第相對,即屬絶好良姻,何必再去推算?左氏云:「卜以決疑,不疑何卜。」若謂必須推算,方可聯姻,當日河上公、陶宏景未立命格之先,又將如何?命書豈可做得定准?那推算之人,又安能保其一無錯誤?尤可笑的,俗傳女命北以屬羊為劣,南以屬虎為凶。其說不知何意?至今相沿,殊不可解。人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於羊?寅年而生又何至竟變為虎?——且世間懼內之人,未必皆系屬虎之婦,況鼠好偷竊,蛇最陰毒,那屬鼠、屬蛇的,豈皆偷竊、陰毒之輩?龍為四靈之一,自然莫貴于此,豈辰年所生,都是貴命?此皆愚民無知,造此謬論,往往讀書人亦染此風,殊為可笑。總之,婚姻一事,若不論門第相對,不管年貌相當,惟以合婚為準,勢必將就勉強從事,雖有極美良姻,亦必當面錯過,以致日後兒女抱恨終身,追悔無及。為人父母的,倘能洞察合婚之謬,惟以品行、年貌、門第為重,至于富貴壽考,亦惟聽之天命,即日後別有不虞,此心亦可對住兒女,兒女似亦無怨了。“
吳之祥道:「小子向聞貴地世俗最尚奢華,即如嫁娶、殯葬、飲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莫不失之過侈。此在富貴家不知惜福,妄自浪費,已屬造孽。何況無力下民,只圖目前適意,不顧日後饑寒。倘惜福君子于鄉黨中不時開導毋得奢華,各留餘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如此剴切勸諭,奢侈之風,自可漸息,一歸儉樸,何思家無蓋藏。即偶遇饑歲,亦可無虞。況世道儉樸,愚民稍可餬口,即不致流為奸匪;奸匪既少,盜風不禁自息;盜風既息,天下自更太平。可見』儉樸‘二字,所關也非細事。……“
正說的高興,有一老仆,慌慌張張進來道:「稟二位相爺:適纔官吏來報,國主因各處國王約赴軒轅祝壽,有軍國大事,面與二位相爺相商,少刻就到。」多九公聽了,暗暗忖道:「我們家鄉每每有人會客,因客坐久不走,又不好催他動身,只好暗向僕人丟個眼色。僕人會意,登時就來回話,不是『某大老即刻來拜』,就是『某大老立等說話』。如此一說,客人自然動身。誰知此處也有這個風氣,並且還以相爺嚇人。——即或就是相爺,又待如何?未免可笑。」因同唐敖打躬告別。吳氏弟兄忙還禮道:「蒙二位大賢光降,不意國主就臨敝宅,不能屈留大駕,殊覺抱謙。倘大賢尚有耽擱,愚弟兄俟送過國王,再至寶舟奉拜。」
唐、多二人匆匆告別,離了吳氏相府。只見外面灑道清塵,那些庶民都遠遠迴避。二人看了,這才明白果是實情。於是回歸舊路。多九公道:「老夫看那吳氏弟兄舉止大雅,器宇軒昂,以為若非高人,必是隱土。及至見了國主那塊匾額,老夫就覺疑感,這二人不過是個進士,何能就得國主替他題額?那知卻是兩位宰輔!如此謙恭和藹,可謂脫盡仕途習氣。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驕傲俗吏看見,真要愧死!」唐敖道:「聽他那番議論,卻也不愧『君子』二字。」不多時,回到船上。林之洋業已回來,大家談起貨物之事。原來此地連年商販甚多,各色貨物,無不充足,一切價錢,均不得利。
正要開船,吳氏弟兄差家人拿著名帖,送了許多點心、果品,並賞眾水手倭瓜十擔、燕窩十擔。名帖寫著:「同學教弟吳之和、吳之祥頓首拜。」唐敖同多九公商量把禮收了,因吳氏弟兄位尊,回帖上寫的是:「天朝後學教弟多某唐某頓首拜。」來人剛去,吳之和隨即來拜。讓至船上,見禮讓坐。唐、多二人,再三道謝。吳之和道:「舍弟因國主現在敝宅,不能過來奉候。小弟適將二位光降之話奏明,國主聞系天朝大賢到此,特命前來奉拜。小弟理應恭候解纜,因要伺侯國主,只得暫且失陪。倘寶舟尚緩開行,容日再來領教。」即匆匆去了。
眾水手把倭瓜、燕窩搬到後梢,到晚吃飯,煮了許多倭瓜燕窩湯。都歡喜道:「我們嚮日只聽人說燕窩貴重,卻未吃過。今日倭瓜叨了燕窩的光,口味自然另有不同。連日辛辛苦苦,開開胃口,也是好的。」彼此用箸,都把燕窩夾一整瓢,放在嘴裡嚼了一嚼,不覺皺眉道:「好奇怪!為何這樣好東西,到了我們嘴裡把味都走了!」內中有幾個咂嘴道:「這明明是粉條子,怎麼把他混充燕窩?我們被他騙了!」及至把飯吃完,倭瓜早巳乾乾淨淨,還剩許多燕窩。林之洋聞知,暗暗歡喜,即托多九公照粉條子價錢給了幾貫錢向眾人買了,收在艙裡道:「怪不得連日喜鵲只管朝俺叫,原來卻有這股財氣!」
這日收口,正要停泊,忽聽有人喊叫救命。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話說林之洋船隻方纔收口,忽聽有人喊叫救命。唐敖連忙出艙,原來岸旁攏著一隻極大漁船,因命水手將船攏靠漁船之旁。多九公、林之洋也都過來。只見漁船上站著一個少年女子,揮身水濕,生得齒白唇紅,極其美貌。頭上束著青絀包頭,身上披著一件皮衣,內穿一
件銀紅小襖,腰中繫著絲縧,下面套著—條皮褲,胸前斜插一口寶劍,絲縧上掛著一個小小口袋,項上扣著一條草繩,拴在船桅上。旁邊立著一個漁翁、漁婆。三人看了,不解何意。
吳之祥道:「小子向聞貴地世俗最尚奢華,即如嫁娶、殯葬、飲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莫不失之過侈。此在富貴家不知惜福,妄自浪費,已屬造孽。何況無力下民,只圖目前適意,不顧日後饑寒。倘惜福君子于鄉黨中不時開導毋得奢華,各留餘地,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如此剴切勸諭,奢侈之風,自可漸息,一歸儉樸,何思家無蓋藏。即偶遇饑歲,亦可無虞。況世道儉樸,愚民稍可餬口,即不致流為奸匪;奸匪既少,盜風不禁自息;盜風既息,天下自更太平。可見』儉樸‘二字,所關也非細事。……“
正說的高興,有一老仆,慌慌張張進來道:「稟二位相爺:適纔官吏來報,國主因各處國王約赴軒轅祝壽,有軍國大事,面與二位相爺相商,少刻就到。」多九公聽了,暗暗忖道:「我們家鄉每每有人會客,因客坐久不走,又不好催他動身,只好暗向僕人丟個眼色。僕人會意,登時就來回話,不是『某大老即刻來拜』,就是『某大老立等說話』。如此一說,客人自然動身。誰知此處也有這個風氣,並且還以相爺嚇人。——即或就是相爺,又待如何?未免可笑。」因同唐敖打躬告別。吳氏弟兄忙還禮道:「蒙二位大賢光降,不意國主就臨敝宅,不能屈留大駕,殊覺抱謙。倘大賢尚有耽擱,愚弟兄俟送過國王,再至寶舟奉拜。」
唐、多二人匆匆告別,離了吳氏相府。只見外面灑道清塵,那些庶民都遠遠迴避。二人看了,這才明白果是實情。於是回歸舊路。多九公道:「老夫看那吳氏弟兄舉止大雅,器宇軒昂,以為若非高人,必是隱土。及至見了國主那塊匾額,老夫就覺疑感,這二人不過是個進士,何能就得國主替他題額?那知卻是兩位宰輔!如此謙恭和藹,可謂脫盡仕途習氣。若令器小易盈、妄自尊大那些驕傲俗吏看見,真要愧死!」唐敖道:「聽他那番議論,卻也不愧『君子』二字。」不多時,回到船上。林之洋業已回來,大家談起貨物之事。原來此地連年商販甚多,各色貨物,無不充足,一切價錢,均不得利。
眾水手把倭瓜、燕窩搬到後梢,到晚吃飯,煮了許多倭瓜燕窩湯。都歡喜道:「我們嚮日只聽人說燕窩貴重,卻未吃過。今日倭瓜叨了燕窩的光,口味自然另有不同。連日辛辛苦苦,開開胃口,也是好的。」彼此用箸,都把燕窩夾一整瓢,放在嘴裡嚼了一嚼,不覺皺眉道:「好奇怪!為何這樣好東西,到了我們嘴裡把味都走了!」內中有幾個咂嘴道:「這明明是粉條子,怎麼把他混充燕窩?我們被他騙了!」及至把飯吃完,倭瓜早巳乾乾淨淨,還剩許多燕窩。林之洋聞知,暗暗歡喜,即托多九公照粉條子價錢給了幾貫錢向眾人買了,收在艙裡道:「怪不得連日喜鵲只管朝俺叫,原來卻有這股財氣!」
這日收口,正要停泊,忽聽有人喊叫救命。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話說林之洋船隻方纔收口,忽聽有人喊叫救命。唐敖連忙出艙,原來岸旁攏著一隻極大漁船,因命水手將船攏靠漁船之旁。多九公、林之洋也都過來。只見漁船上站著一個少年女子,揮身水濕,生得齒白唇紅,極其美貌。頭上束著青絀包頭,身上披著一件皮衣,內穿一
件銀紅小襖,腰中繫著絲縧,下面套著—條皮褲,胸前斜插一口寶劍,絲縧上掛著一個小小口袋,項上扣著一條草繩,拴在船桅上。旁邊立著一個漁翁、漁婆。三人看了,不解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