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於孟蜀時,毋昭裔已為鏤板,載五代史補。然其所刻何本,不可考也。宋代大都盛行五臣,又並善為六臣,而善注反微矣。淳熙中,尤延之在貴池倉使,取善注讎校鋟木。
厥後單行之本,咸從之出。經數百年轉展之手,訛舛日滋,將不可讀。躬逢國家文運昭回,聖學高深,苞函藝府。受書之士,均思熟精選理,以潤色鴻業。
而佳本罕覯,誦習為難,寧非缺事歟。
往歲顧千里、彭甘亭見語,以吳下有得尤槧者,因即屬兩君遴手影摹,校刊行世。踰年工成,雕造精糹致,勘對嚴審,雖尤氏真本,殆不是過焉。從此讀者開卷快然,非敢雲是舉即崇賢功臣,抑亦學海文林之一助已。
其善注之併合五臣者,與尤殊別。凡資參訂,既所不廢;又尋究尤本,輒有致疑。鈎稽探索,頗具要領,宜諗來者。撰次為考異十卷,詳著義例,附列於後,而別為之敘雲。
嘉慶十四年二月既望序。
○文選考異序
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胡克家撰
文選之異,起於五臣。然使有五臣而不與善注合併,若合併矣,而未經合併者具在,即任其異而勿考,當無不可也。
今世間所存,僅有袁本,有茶陵本,及此次重刻之淳熙辛丑尤延之本。夫袁本、茶陵本固合併者,而尤本仍非未經合併也。何以言之,觀其正文,則善與五臣已相羼雜,或沿前而有訛,或改舊而成誤,悉心推究,莫不顯然也。觀其注,則題下篇中,各嘗闌入呂向、劉良,頗得指名,非特意主增加,他多誤取也。
觀其音,則當句每未刊五臣,注內間兩存善讀,割裂既時有之,刪削殊復不少。崇賢舊觀,失之彌遠也。然則數百年來徒據後出單行之善注,便雲顯慶勒成,已為如此,豈非大誤。即何義門、陳少章於片言隻字,不能挈其綱維,皆繇有異而弗知考也。
余夙昔鑽研,近始有悟,參而會之,徵驗不爽。又訪於知交之通此學者,元和顧君廣圻、鎮洋彭君兆蓀,深相剖晰,僉謂無疑。遂乃條舉件系,編撰十卷,諸凡義例,反覆詳論,幾於二十萬言。苟非體要,均在所略。
不敢秘諸篋衍,用貽海內好學深思之士,庶其有取於斯。嘉慶十四年二月下旬序。
●卷一·賦甲
◎京都上
○班孟堅《兩都賦》二首
※班孟堅
△《兩都賦》序
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昔成康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大漢初定,日不暇給。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內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以興廢繼絶,潤色鴻業。
是以眾庶悅豫,福應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寶鼎之歌,薦於郊廟。神雀、五鳳、甘露、黃龍之瑞,以為年紀。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閒作。
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於後嗣,抑亦雅頌之亞也。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禦者千有餘篇,而後大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
且夫道有夷隆,學有粗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故皋陶歌虞,奚斯頌魯,同見采於孔氏,列于詩書,其義一也。稽之上古則如彼,考之漢室又如此。斯事雖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也。
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延無事,京師宮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備制度。西土耆老,咸懷怨思,冀上之眷顧,而盛稱長安舊制,有陋洛邑之議。故臣作《兩都賦》,以極眾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詞曰:
西都賦
有西都賓問於東都主人曰:「蓋聞皇漢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河洛矣,輟而弗康,用西遷,作我上都。主人聞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原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漢京。」賓曰:唯唯。
漢之西都,在於雍州,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湧其西。
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地之奧區焉。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
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悟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惟作京。
於是希秦嶺,我北阜,挾灃灞,據龍首。圖皇基於億載,度宏規而大起。肇自高而終平,世增飾以崇麗,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建金城而萬雉,呀周池而成淵。
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相連。
於是既庶且富,娛樂無疆。都人士女,殊異乎五方;游士擬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鄉曲豪舉,遊俠之雄,節慕原嘗,名亞春陵,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若乃觀其四郊,浮游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
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七相五公。與乎州郡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強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
封畿之內,厥土千里,躒諸夏,兼其所有。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陸海珍藏,藍田美玉。商雒緣其隈,杜濱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屬。竹林果園,芳草甘木。
厥後單行之本,咸從之出。經數百年轉展之手,訛舛日滋,將不可讀。躬逢國家文運昭回,聖學高深,苞函藝府。受書之士,均思熟精選理,以潤色鴻業。
而佳本罕覯,誦習為難,寧非缺事歟。
往歲顧千里、彭甘亭見語,以吳下有得尤槧者,因即屬兩君遴手影摹,校刊行世。踰年工成,雕造精糹致,勘對嚴審,雖尤氏真本,殆不是過焉。從此讀者開卷快然,非敢雲是舉即崇賢功臣,抑亦學海文林之一助已。
嘉慶十四年二月既望序。
○文選考異序
賜進士出身通奉大夫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胡克家撰
文選之異,起於五臣。然使有五臣而不與善注合併,若合併矣,而未經合併者具在,即任其異而勿考,當無不可也。
今世間所存,僅有袁本,有茶陵本,及此次重刻之淳熙辛丑尤延之本。夫袁本、茶陵本固合併者,而尤本仍非未經合併也。何以言之,觀其正文,則善與五臣已相羼雜,或沿前而有訛,或改舊而成誤,悉心推究,莫不顯然也。觀其注,則題下篇中,各嘗闌入呂向、劉良,頗得指名,非特意主增加,他多誤取也。
觀其音,則當句每未刊五臣,注內間兩存善讀,割裂既時有之,刪削殊復不少。崇賢舊觀,失之彌遠也。然則數百年來徒據後出單行之善注,便雲顯慶勒成,已為如此,豈非大誤。即何義門、陳少章於片言隻字,不能挈其綱維,皆繇有異而弗知考也。
余夙昔鑽研,近始有悟,參而會之,徵驗不爽。又訪於知交之通此學者,元和顧君廣圻、鎮洋彭君兆蓀,深相剖晰,僉謂無疑。遂乃條舉件系,編撰十卷,諸凡義例,反覆詳論,幾於二十萬言。苟非體要,均在所略。
不敢秘諸篋衍,用貽海內好學深思之士,庶其有取於斯。嘉慶十四年二月下旬序。
●卷一·賦甲
◎京都上
○班孟堅《兩都賦》二首
※班孟堅
△《兩都賦》序
或曰:賦者,古詩之流也。昔成康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大漢初定,日不暇給。至於武、宣之世,乃崇禮官,考文章,內設金馬石渠之署,外興樂府協律之事,以興廢繼絶,潤色鴻業。
是以眾庶悅豫,福應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寶鼎之歌,薦於郊廟。神雀、五鳳、甘露、黃龍之瑞,以為年紀。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閒作。
或以抒下情而通諷諭,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雍容揄揚,著於後嗣,抑亦雅頌之亞也。故孝成之世,論而錄之。蓋奏禦者千有餘篇,而後大漢之文章,炳焉與三代同風。
且夫道有夷隆,學有粗密,因時而建德者,不以遠近易則。故皋陶歌虞,奚斯頌魯,同見采於孔氏,列于詩書,其義一也。稽之上古則如彼,考之漢室又如此。斯事雖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也。
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延無事,京師宮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備制度。西土耆老,咸懷怨思,冀上之眷顧,而盛稱長安舊制,有陋洛邑之議。故臣作《兩都賦》,以極眾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其詞曰:
西都賦
有西都賓問於東都主人曰:「蓋聞皇漢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河洛矣,輟而弗康,用西遷,作我上都。主人聞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原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漢京。」賓曰:唯唯。
漢之西都,在於雍州,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湧其西。
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地之奧區焉。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
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悟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惟作京。
於是希秦嶺,我北阜,挾灃灞,據龍首。圖皇基於億載,度宏規而大起。肇自高而終平,世增飾以崇麗,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建金城而萬雉,呀周池而成淵。
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相連。
於是既庶且富,娛樂無疆。都人士女,殊異乎五方;游士擬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鄉曲豪舉,遊俠之雄,節慕原嘗,名亞春陵,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若乃觀其四郊,浮游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
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七相五公。與乎州郡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強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
封畿之內,厥土千里,躒諸夏,兼其所有。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陸海珍藏,藍田美玉。商雒緣其隈,杜濱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屬。竹林果園,芳草甘木。